一、适用范围
灾害类型
地震、洪水、火灾、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房屋损伤
爆炸、撞击等突发事故造成的结构破坏
强制场景
经营性场所(旅馆/商场)恢复营业前审查
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求的灾后安全评估
主动场景
灾后24小时内的应急排查(如长沙电信大厦火灾应急响应)
灾后重建前的结构安全评估与修复方案论证
二、鉴定依据
类别 核心标准规范
国家标准 《火灾后工程结构鉴定标准》T/CECS 252、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》GB 50023
地方规范 《湖南省房屋安全鉴定暂行理办法》《长沙市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理规定》
技术规范 《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验收规范》GB 50550、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》GB 50367
三、鉴定内容与流程
1. 灾害专项评估
灾害类型 检测重点
地震 承重构件节点损伤、圈梁构造柱完整性、抗震承载力验算
火灾 混凝土爆裂深度(锤击法)、钢材回火脆性检测、木构件炭化层测量
洪水 地基土体液化分析、钢结构锈蚀速率检测、木构件含水率评估
2. 核心检测项目
结构损伤:裂缝宽度(裂缝测宽仪)、倾斜率(全站仪)、构件变形量(三维激光扫描)
材料性能:混凝土强度(钻芯法±15%精度)、钢筋锈蚀(半电池电位法)、砌体砂浆强度(贯入法)
功能评估:消防通道宽度≥1.4米、应急照明系统响应时间≤5秒、电气线路绝缘电阻≥0.5MΩ
3. 危险等级划分
等级 判定标准 处置建议
A级 无结构损伤,满足原设计使用要求 观察使用
B级 非承重构件损伤,不影响整体安全 局部修复
C级 承重构件失效面积≤30%,局部危房 碳纤维加固/钢构补强
D级 结构整体失稳或承重构件失效面积>50% 24小时内上报并启动拆除程序
四、鉴定流程
应急响应阶段(0-48小时)
设置警戒线并开展初步目测排查(裂缝>5mm、倾斜率>1%直接划为高危)
深度检测阶段(3-7日)
采用无人机热成像扫描火灾高温区域,结合SAP2000软件模拟灾后结构受力
报告编制阶段(7-15日)
法律效力要求: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+岩土工程师双签章,同步备案至住建部门
五、后续处理建议
加固技术
火灾后混凝土:环氧树脂注浆修复+碳纤维布包裹
洪水浸泡地基:高压旋喷桩加固+截水帷幕施工
法律衔接
报告可作为保险理赔依据(需附CMA/CNAS认证)
涉及责任纠纷时,支持司法复核鉴定(省级备案机构优先采信)
六、服务优势
技术融合:三维激光扫描+红外热成像实现非接触式检测,适配湖南多雨气候
政策合规:严格遵循《长沙市灾后房屋安全管理例》的24小时上报机制
全周期管理:提供从应急排查→加固设计→施工验收的一站式服务